免费领养暗藏天价陷阱? “猫贷”背后的猫腻

随着宠物经济的蓬勃发展,宠物领养市场也日渐火爆。然而,在这个原本充满爱心的市场中,却悄然出现了一种名为“猫贷”的消费陷阱。

随着宠物经济的蓬勃发展,宠物领养市场也日渐火爆。然而,在这个原本充满爱心的市场中,却悄然出现了一种名为“猫贷”的消费陷阱。它以免费或低价领养宠物猫为诱饵,却在实际操作中绑定了高额的宠物用品或服务,要求消费者分期支付费用,让不少爱心人士掉进了“宠物贷”的无底洞。近日,记者针对这一现象展开了调查。

免费领养暗藏天价陷阱? “猫贷”背后的猫腻

现象

“低价”领养背后套路深

“签完合同才发现领养猫竟比买猫还贵!”社交平台上,消费者小林的遭遇引起了不少人共鸣。据小林介绍,她在某领养馆看中一只金渐层,商家承诺“月付388元即可带猫回家”,但签约时却被催促签字,合同条款模糊不清。事后小林发现,商家未提供疫苗证明和身份证书,所谓的“分期支付”实为24个月的强制消费。

小林还表示,在后续想一次性结清“领养费用”时,却被商家告知要花费一万元才能“买断”这只猫,远超该品种宠物猫的市场价。不少网友跟帖表示自己也遭遇了类似的套路,有的甚至在签署合同时被迫接受霸王条款,最终花费的金额远远超出预期。类似案例屡见不鲜,在各大社交平台上,不少消费者曝光了自己掉入的“猫贷”陷阱,其中的套路令人防不胜防。

针对这一现象,记者联系到了宠物领养行业从业者胡先生。据胡先生介绍,“猫贷”模式多数是以分期购买宠物用品来抵猫咪的价格,通过猫粮、猫砂、化毛膏等常规用品的溢价来赚取利益。“这些商家通常会以低价或免费领养为噱头,吸引消费者上门。然后在签署合同时,利用消费者对宠物的喜爱和急切心理,快速翻阅合同并催促消费者签署,而合同中往往包含一些模糊的条款和高额的附加费用,消费者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现其中的问题。”胡先生说道。

胡先生还透露,一些商家甚至会故意隐瞒猫咪的健康状况和疫苗注射情况,以次充好,当消费者发现问题并提出质疑时,商家往往会以各种理由推脱责任,甚至威胁消费者要支付高额的违约金。记者也通过网络搜索发现,不少消费者都遭遇了“猫死贷不消”的情况。

调查

猫咪领养柜环境堪忧

为更直观地了解“猫贷”模式,记者对商家进行了实地走访。在成都市金牛凯德广场负一层的宠物领养柜,记者看到所有小猫都被关在一个个狭小的玻璃柜子里,在放了一盆猫砂盆和一个水粮双连碗后,留给小猫的活动空间已非常狭小,大一些的猫躺下后几乎无法动弹,只能蜷缩在角落里。

期间,该宠物领养柜的老板给线上顾客看猫时打开了柜子,记者闻到了一股比较重的味道。当记者询问猫咪的健康状况和疫苗注射情况时,对方表示:“这些猫咪都很健康,疫苗也都已经打过了。你看的这只英短只需要每个月支付400元的生活费就行。”

记者观察到,柜子上标明了这只猫的疫苗注射记录以及出生时间,并明确写明了“英短虎斑单买4000元”以及“0元领养生活费400元*24个月”的字样。当记者询问这400元生活费的用途时,老板解释道:“这400元是可以在我们的商城购买宠物用品的。你算算,买猫要花钱,买猫粮、猫用品还要花钱,而我们这种领养相当于你只花了宠物用品钱,猫是免费送你的。”

随后老板还向记者展示了他们的线上商城。记者看到,商城中商品种类繁多,从猫咪玩具到猫粮几乎涵盖了所有宠物用品,不过很多商品的品牌并不出名,部分品牌在社交平台上口碑褒贬不一。而且商城中的部分产品如猫粮等与官网售卖的产品有区别,价格略高于线上官方旗舰店相同款式规格的产品。

免费领养暗藏天价陷阱? “猫贷”背后的猫腻

提示

对“免费”诱惑保持清醒

怎样才能让消费者在领养宠物时不落入消费陷阱?省消委会律师顾问团四川博绅律所律师李凊表示,消费者签订这类合同时,首先要注意商家提供的合同中是否存在设定不合理地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主要权利等不公平格式条款。根据《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七条规定,格式合同有效性取决于条款内容是否违反法律对格式条款的规定,若经营者利用不公平格式条款减轻或者免除自身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则相关条款无效。

领养人若有证据表明商家存在虚假宣传、误导消费或隐瞒真实情况,或者使消费者陷入错误认知签订合同的消费欺诈情形,可向市场监管部门或消费者协会投诉举报,也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提出撤销领养合同,要求商家退回已付费用等主张,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李凊提示消费者,应当对“免费”诱惑保持清醒的认识,对“免费领养”宣传保持警惕,对“免费”背后的真实交易目的理性对待。领养签约前尽量选择正规的、具有合法资质、信誉度高的宠物店或领养机构,还应充分了解宠物的疫苗接种、健康状况等情况。

此外,消费者在签约时应仔细审阅合同条款内容,对不合理的条款予以修改,特别是对宠物用品的品牌、质量、价款等具体内容予以明确,关注违约责任、合同解除等条款,注意是否存在隐藏的捆绑消费、最低消费等不合理条款。在合同实施中保留宣传单、网页、付款凭证、微信记录等证据,以便在发生纠纷维权时能够提供充分证据。

记者手记

用领养代替购买,近年来逐渐在爱宠人士间兴起,然而“猫贷”“宠物贷”等消费陷阱的出现,给宠物领养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一些商家借着“免费领养”“爱心领养”甚至“公益”之名,对消费者进行着冰冷的商业算计。财经评论家崔传刚对于“猫贷”现象就明确指出:“猫贷”可以看作宠物销售界一种借鉴型的“金融创新”,它以所谓的爱心之名义,把传统上用于一般商品销售的捆绑销售、长期复购、分期付款等,移植到了宠物领养这一本属救助性质的行为之上,这种商业模式,本质上是把公益变成了买卖。

对此,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宠物销售、宠物领养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宠物领养的标准、流程以及各方的权利义务,禁止商家以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者签订贷款合同,对商业售卖和公益领养划出清晰界线。同时,对宠物活体交易、宠物用品销售等环节加强监管,让宠物市场有法可依。

而作为消费者和爱宠人士,在面对“免费领养”“低价领养”的猫腻时,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了解宠物领养的相关知识,选择正规的宠物领养机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养宠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fjgb.com/show/203342.html



上一篇:小孩哥吃鱼 猫咪馋得盯着筷子看

下一篇:宠物数量有望持续提升,看好宠物经济持续发展

相关推荐

养宠网是有温度的多方面为宠物爱好者提供众多场景式经验知识,帮助宠友们建立适合自己与宠物新的开心的养成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