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六年来,《华丽志》有幸见证了一大批中国新锐时尚品牌的崛起——聚焦时装、美妆、内衣、运动、宠物用品等不同的细分品类,这些优秀的品牌创始人们特立独行,开疆拓土,用焕然一新的商业思维和设计品味,赢得了越来越多中国时尚消费者的关注和喜爱。
4月12日,五位极富代表性和感染力的时尚品牌创始人登上“华丽志全球时尚创新与投资论坛”—“Founder’s Talk”讲台,亲身讲述各具特色的创业历程,解码新一代品牌打造的奥秘,生动呈现中国时尚与生活方式领域创业创新的现实画卷。
2019华丽志全球时尚创新与投资论坛
创始人演讲 Founder’s Talk
马文飞,pidan 创始人
马文飞出身于舞台表演专业,受多年养猫经历的启发和触动,于2014年在法国巴黎成立了 pidan studio。2015年,pidan(中文名:彼诞)以一款获得红点奖的产品——雪屋猫砂盆开始进入宠物用品市场。2018年4月起,pidan 积极调整战略,横向扩充产品品类,除了猫咪用品外,在狗、水族、两栖、爬行等宠物用品领域均开始涉足,目前在销产品囊括用品、工具、家具、玩具、消耗、食品六大类目。产品远销法国、英国、美国、比利时、瑞士、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
pidan 先后获得来自启赋资本的种子轮融资、来自青山资本、黑桃资本以及发现创投的 Pre-A 轮融资;2017年9月,完成由清流资本和昆仲资本合投的数千万元人民币 A 轮融资;2018年,获得成为资本领投、清流资本和昆仲资本跟投的 6000 万人民币 B 轮融资。
pidan 是华丽志举办的“InnoBrand 2017 品牌创新大赛”冠军。
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华丽志邀请我们一个宠物品牌来。我们是一家创办仅四年的公司,这四年里经历了非常大的节点,我们决定把自己的痛苦分享给大家看一看,说不定会给大家带来快乐。
pidan是一个全宠物品类的品牌,但最早从猫开始做,90%以上的营收从这一块获得。现在有200个SKU,比较特别,所有的产品,在设计稿阶段就定好了开模流程,然后选定生产的工厂,从开模到生产流程都是自己定制的,标准意义上的ODM。
我自己的创业起源很简单,我不是那种一上来喊着我要改变世界的CEO,我觉得挺傻的,这个世界没有你也会改变,没有人能改变世界,只是你赶上了而已。我在日本寻找人生创业方向的时候,养了一只猫,人都是这样的,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想给它买好的用。我当时买不到满意的砂盆,前前后后买了好几十个都没有合适的,后来一怒之下自己做了一个砂盆,它也获得了红点奖。
只有“定价”能告诉消费者你的价值
砂盆产品出来时,我们面临一个大问题——定价,卖多少钱。行业前辈们跟我说的理由很简单,“照着便宜卖,贴着成本卖,你们的东西这么好看,这么新颖,便宜卖一定火”。而我花自己的钱开模,这个产品模具费就70万,我把100万丢进去,我才是选择压力最大的人。我要直面失败。但是我依然决定把它卖到当时非常贵的价格,365元人民币一个。日本很出名的爱丽丝猫砂盆才288元。
很多做品牌的人自己有幻觉,他沉浸在自我感动里面,觉得我可以告诉消费者我的牌子有什么价值,消费者愿意听我讲这个价值,其实都是骗人的,你是新公司,你什么都没有,没有任何人有义务听你说什么,他能够看你一眼已经是你很大的价值了。在这样一个环境里,你没有渠道、没有钱、没有精力向人家沟通,你只有一个机会,就是价格。我们立志于做一个消费升级美好宠物生活的牌子,我们不想卖便宜货。当然了,我不是说便宜不等于美好,我说的是美好要有一点代价。
定了这个价格,让我们整个公司在第一年能够活下来,同时一下子变成同行讨论的对象:“你看这个公司创始人这么自大,这么贵”。你知道黑红也是一种红,再加上产品本身很好,我们很快跟一个大渠道展开了合作,让这款产品从一个月卖300个变成了一个月卖3000个,一下子过了第一个阶段,才花两三个月的时间。我们什么也没做,可能也是运气好吧,2016年是猫市场很好的一年,在那一年别的公司也做得很好,他们没有出来,我觉得真的差别就在这儿,就是定价,你一开始是谁,决定你未来是谁。反正,在我自己研究品牌的历史中,没有看到从下往上走的公司能够走成的。
这是我刚才说的价格是什么,价格是消费者初期认定你是谁的唯一标志。美的感受可以共情,但美的标准不能。你不能告诉别人我的设计高级,所以卖得贵,不是这个道理。只有贵,才是贵。
第二件事,我们卖了一个用品,猫砂。这是一个消耗品,你每个月必须换掉,像小孩子的尿片。产品在质量上10%的差距,在实际体验里不可能有广告上说得那么强烈。洗某一种洗发露,头发就是亮的吗?这是不可能的。就像我自己喝红酒,只能喝出50和5000的差别,50和500的差别我喝不出来。
所以我们遇到第二个问题:一个消耗品怎么定价?最保险的策略是什么?卖便宜啊,因为你已经有一个雪屋(猫砂盆)了,是不是做便宜一点更容易转化呢?我们没有这样做,我们反其道而行,卖了一款全世界最贵的猫砂。同行卖的粮食一公斤6块钱,我们的土卖一公斤6块钱。甚至在别人促销的时候,我们还不怎么打折。
聊到这里,出现一个非常大的阻力,我们是一个品牌和供应链驱动的公司,销售的地位非常低,没有权力干涉定价。我跟当时的销售负责人产生了极大的分歧,他觉得我是在拿自己的情怀测试公司的生存机率,他不理解,也没有人这样做过。但我的想法其实很简单,一个365块的砂盆就应该配一包39块钱的猫砂。结果怎么样呢?我们一年可以卖50万包,国产土砂第一,中国唯一一家卖猫砂还赚钱的公司,没有第二家可以卖到一包29块钱以上!
这是我在消耗品里得到的感受,一个牌子就像是一件作品,你不能让所有人都喜欢你的作品,你一定需要伺候好某一群人,如果你连一群特定的人都伺候不好,怎么可能伺候好所有人?宗教都不会这样。
“赚的钱”与“融的钱”
说到这里,我想讨论一个我最近才想清楚的问题:钱是什么?
对于你的牌子来说,钱分两部分,赚的钱和融的钱。有一个常见的误区——销售额高的品牌就是大品牌。真的是这样吗?我觉得不是。品牌的价值跟销售额不是直接划等号的,甚至都不是最重要的一条等号。我认为只有一个尺度跟品牌的价值直接划等号,就是这个品牌存在的时间,它活了多少年。
在日本旅行遇到开了四五十年的馄饨店,你进去都恨不得给它跪下,用的是最基础的原料和装修,跟别人差不多的菜单,你觉得它很神圣,因为活得长。在我心里,品牌跟赚了钱完全没有关系。当然了,我承认营收跟估值有关系,但是跟品牌价值没关系,这是两回事。
我们在商品销售和品牌价值中间划了一条鸿沟。我们在天猫卖得好,但我不会觉得自己在天猫是个牌子,我们考虑的是品牌该怎么做。
第二个就是你融的钱。这其实是一个挺大的问题,永远不要相信投资机构跟你说他不急,不可能的,换位思考一下,人家把钱给你,能不急吗?你融的钱很重要,重要在哪里呢?我前一个观点的延续,因为你的营收跟品牌价值不划等号,所以如果你无脑拿钱烧规模,你肯定不是个品牌,因为你活不长。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养宠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fjgb.com/show/203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