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特别喜欢观察各种昆虫,其中就包括屎壳郎,因为我也很好奇屎壳郎是要把粪球滚到哪里去?于是,我不止一次地跟踪过屎壳郎,最终终于弄明白粪球的归宿了。
屎壳郎为何要滚粪球?
屎壳郎学名蜣螂,只是因为它们太喜欢跟动物粪便打交道了,所以才得了这个充满了气味的俗称。屎壳郎是一个大家族,它泛指鞘翅目金龟子总科下的多种昆虫,它们广泛地分布于除了寒带以外的各处,有着超过5000种不同的种类。
屎壳郎之所以对动物粪便情有独钟,并不单纯是因为食物的关系,确实屎壳郎的主要食物就是食草和杂食性动物的粪便(食肉动物的粪便它们很少去吃和滚),通常屎壳郎是通过灵敏的嗅觉发现食草或者杂食动物的所在之处,然后张开翅膀飞过去。
没有屎壳郎能够抵抗一坨热气腾腾的粪便的诱惑,因此为了吃到第一口,许多屎壳郎甚至会牢牢地抓在动物的尾部,等到粪便一出来,它们就能吃到新鲜的粪便了。
但是,仅仅靠吃新鲜的,是非常耗费体力的,而且动物是在不停地移动的,所以为了防止在一些情况下找不到食物,屎壳郎也有储存食物的方法,此时就需要滚粪球了,将粪球滚到自己的洞穴之中,作为储备粮是它们滚粪球的主要原因之一。
除了储存粮食外,滚粪球还有两个重要的作用:第一是求偶,屎壳郎的求偶方式比较奇葩,在繁殖期它们的雄性会滚一个非常圆的粪球,看似漫无目的的走,这其实就是在吸引异性,异性被粪便的气味吸引后,飞过来,然后根据粪球的大小和圆的程度来判断这只雄性值不值得托付终身,如果雌性满意,就会与雄性一起滚粪球。
第二是繁育后代。屎壳郎的卵是可以自养孵化的,这一点与其他昆虫的卵一样,但是刚刚孵化的幼虫行动能力非常有限,很难找到可口的动物粪便,所以屎壳郎会自己的把卵产在滚好的粪球之中,这样幼虫孵化出来之后就可以靠着粪球变成蛹,进而羽化成屎壳郎了。
因此,屎壳郎滚粪球,不但是为了储存粮食,还为了求偶和繁育后代,同时对于自然界的生态来说,屎壳郎还扮演着清道夫的角色,没有了它们,自然界很容易臭气熏天。
屎壳郎把粪球滚哪去了?
根据不同的用途,屎壳郎粪球的最终归宿也不同。首先,以储存粮食为目的出现的粪球通常会回到屎壳郎的栖息洞穴之中,毕竟屎壳郎是一种有固定住所的穴居昆虫。其次,以求偶为目的出现的粪球,虽然在滚动的过程中漫无目的,但是当雄性靠着粪球找到了异性后,它们会共同努力,将粪球推到雄性的洞穴之中。
但是以繁殖为目的而出现的粪球的归宿就不同了,当雄性找到雌性后,它们会通力合作去寻找更多的粪便滚更多的粪球,这是因为一个粪球中雌性通常只会产1枚卵。这种粪球的特点与上面两个目的的粪球形状有着很大的差异,外观上看跟我们常吃的梨子差不多。
除了形状外,大小也比我们常见的粪球稍微的小一些,笔者小时候曾经多次观察过繁殖期的雌性屎壳郎,它们通常会把这样的粪球推到一个沙土地中,然后挖出一个洞来,将粪球放进去,而不是返回自己的洞穴(因为是现挖的洞)。
这样通过一次次的滚粪球,雌性屎壳郎产下了一枚枚的卵,经过简单的掩埋后,它们就离开这里,让卵自生自灭了。
屎壳郎-大自然中的清道夫
在自然界中,清道夫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一些动物死亡或者被吃剩下后,如果没有清道夫就会污染环境,产生许多的致病菌,此时以腐肉为食的动物出现了,比如鬣狗、秃鹫等动物。
同时,动物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粪便,尤其是食草动物,比如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大象,它们一天的排泄量可达100多公斤,此时就需要粪便的分解者了,而在粪便的分解者中,苍蝇和屎壳郎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不过,仅仅是靠苍蝇非但不行,还会引发其他的问题,比如澳大利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作为一个养殖大国,澳大利亚的羊数量超过千万头,这些羊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粪便。但是羊并不是澳大利亚本土的物种,而是从欧洲引入的。
这导致了澳大利亚虽然有着400多种屎壳郎,但没有一种屎壳郎会去碰这些外来物种的粪便,这使得澳大利亚的苍蝇曾经大规模泛滥过,人们甚至不敢在户外喝一杯咖啡。
而且苍蝇作为“四害”之一,它们本身又是许多细菌和致病菌的传播者,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澳大利亚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进口屎壳郎。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澳大利亚陆续从南非、欧洲等国进口了超过55种不同的屎壳郎,经过优胜劣汰后,有23种成功的适应了澳大利亚的环境,加入到了铲屎大军中。这大大减少了澳大利亚的苍蝇种群数量,也减少了粪便堆积造成的地下水污染、草木退化(被粪便盖住的草会死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养宠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xjzy.com/show/13937.html